7月1日
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
2024年绩效评价结果
公布
绵阳市取得A级优异成绩!
这标志着绵阳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,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标杆。
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,是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、各级部门的通力协作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,更是绵阳人民对美好城市环境的共同追求。
我市坚持“示范带动、全域推进”思路,重点打造五大示范片区,形成各具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。
01、安州区河东—科技城片区
以“绿色、低碳、科技、创新”为核心理念,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科技城新区发展深度融合,打造蓝绿交织的未来城市新中心。
02、高新区普明片区
通过“疏山洪、通涝水、分污水”系统治理,破解老城区内涝顽疾,为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03、涪城区青义—西科大片区
聚焦“洪、涝、污”协同治理,建成雨洪调蓄与涝污共治示范区。
04、两江四岸片区
依托涪江、安昌河生态修复,优化滨水空间,彰显绵阳“山水城市”特色。
05、游仙区小枧片区
发挥湿地公园调蓄功能,创新“雨水走地面、污水走地下”模式,建成城市更新与环境提升样板。
二、项目攻坚,建设成效显著
截至目前入库项目167个,已开工165个,开工率98.80%,完工率70.05%,计划总投资约592亿元,其中海绵城市建设投资34.1亿元,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投资21.2亿元。
三、创新机制,形成“绵阳经验”
强化组织领导
在市四套班子的关心支持下,建立“市级统筹、部门协同、区县联动”工作机制,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高效实施。
完善制度保障
2024年9月1日,《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整体推进。
出台《绵阳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》等5大类67项管理制度文件,强化落实了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控制度。
创新技术体系
编制10部地方标准规范,形成具有绵阳特色的技术体系。
推行"先示范、后推广"模式,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。
培育本地预制构件产业,2025年产值近2亿元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。
多方引智借力
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把脉问诊,选聘高水平第三方服务团队全程指导,确保每个示范片区都独具特色、亮点纷呈。
强化过程管控
开展“周调度,月通报”,确保项目有序推进。同时,加强实地指导力度,组织专业技术团队、专家深入现场指导项目建设200余次,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。
注重人才培养
通过"请进来"与"走出去"相结合,培养了一支懂技术、会管理、能创新的本土人才队伍,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展望未来,再谱新篇
站在新的起点上
绵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
持续深化海绵城市建设
打造出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"绵阳经验"
让城市更有"弹性"
让生活更加美好
主办: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地址:云泉南街2号行政效能投诉电话:0816-2223503
网站识别码:5107000089
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115号
蜀ICP备19021908号-6
站点地图